风水宝地的名称_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admin04-1226

风水宝地的名称,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众所周知,河北省被称为“燕赵之地”,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地”,陕西省被称为“三秦之地”,湖南省被称为“三湘大地”。

三晋

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魏、赵、韩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魏赵韩原晋国故地。二是指山西省。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阳城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魏、赵、韩这东方由晋国 *** 而来的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

韩国

韩国是战国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为姬姓韩氏。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前230年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晋统指山西。

赵国

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赢姓,赵氏。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赵国建立。 [4] 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一说河南中牟),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后为秦国所灭。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

魏国

魏国是周朝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魏氏,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诗经·魏风》当中的“魏”指的就是春秋时代的魏国,而非战国时期的魏国。

前376年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魏国建立。也就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魏国后为秦国所灭。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三晋”的叫法来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在春秋末年,曾经非常强大的晋国大权旁落,朝政被六家大夫把持,他们是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史称“晋国六卿”。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武装和地盘,互相攻打,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先后被打败,还剩下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这四家中,又以智氏的势力更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于是提出“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氏和魏氏不愿得罪智伯瑶就答应了,而赵襄子却不答应。

智伯瑶见赵家敢违抗自己,就胁迫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赵家兵马被围困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智伯瑶又引入晋水,想用水消灭赵军,赵襄子的军队危在旦夕。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但心里却都在想自己家的地形地势也与晋阳相近,倘若用水,两家也会被消灭。

此时,赵襄子派他的门客张孟谈去说服韩、赵二人。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被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后来三家联合 *** 了智伯瑶,智军全军覆没,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瓜分了,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

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 *** 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为韩、赵、魏是从一个晋国分出的三个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三晋。由于晋国当时的势力范围主要在现今的山西省,而且从晋国分出的赵都城就在今天山西省会太原的东南,现在山西又称为三晋大地。

其实,当时的三秦是指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不包括陕南。后来由于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的变化,就把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为“三秦”。

风水宝地的名称_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三神庙来历?

三神殿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主要供奉财神、水神、火神(或雷)而得名。始建年代为道光23年-27年(1843-1847年)。清朝晚期的光绪癸卯年(1903年)进行过大修,民国时期至今经过多次局部维修。

湖北省谷城县的老城垣,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就已经消失殆尽,城外东南部的谷城老街古建筑群,是伴随着水路运输的发达而兴盛的。它肇始于明初,兴盛于明末清初,鼎盛于清中叶至民国,凋敝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谷城老街曾经是全县文化和商业活动最繁荣区域,2002年11月7日公布为第四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神殿位于谷城老街西北部,座南朝北,东临三神殿巷子及中码头街,南依居民区邻米粮街,西为文风亭街及东顺城街,北为文风亭文化广场。整体由山门、戏楼、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其中戏楼与山门合二为一。三神殿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因供奉三神而得名。1992年12月16日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记载,在清代中末期之前,三神殿一带的“好汉坡”曾经是“县中刑人处”。《唐六典· 刑部》有“凡决大辟罪皆于市”的论著。“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泛指一切死刑。古代在闹市公开处决死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百姓的围观以达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清代咸丰五年,谷城县令孙福海认为此地本文明之所,不应成为杀戮之地,于是在“好汉坡”兴建“浩瀚亭”。(同治版《谷城县志·卷七·艺文》“创建浩瀚亭记”)由此奠定了三神殿一带成为全县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为什么山西被叫做三晋大地?

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三晋既代表称霸春秋的晋国,又包括跻身战国七雄的赵、魏、韩。人们历经二千数百年至今仍然怀念三晋,赞美三晋,把山西统称为三晋,说明三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晋更广泛地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发源地之一的内涵。

说明三晋文化实现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历史贡献。说明三晋大地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是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

自学周易风水学?

风水书籍推荐

一、峦头形势

1《玉髓真经》 张子微著

2《地学》 沈镐著

3《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 荣锡勋著

4《一贯堪舆-杨曾地理家传心法捷》 唐宗庚著

5《刘国师地理真传》 刘国师著

6《乐山篇地理书》 来木臣著

7《秘传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寻龙点穴全集》 珍藏本

9《寻龙点穴墓相风水》 不过五著

10《简明地学堪舆泄秘》 汪志伊著

11《地理山洋指迷》 周景一著

12《辟径集》 李默斋著

13《现代风水学峦头总论》 姜国威著

14《寻龙秘诀》 高隐仙藏

15《图解雪心赋》 白鹤鸣著

16《地理啖庶录》 袁守定著

17《地理砂水穴法》

18《地理万山图》

19《仙家救贫术搜地灵》 白云山人著

20《黄囊穴髓》 程天昭演绎

21《地理汇宗》

22《平砂地理玉函经释义》 邱于展著

23《地理点穴大全》 许澹园订

24《地理全书》 刘伯温著

25《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26《相墓相宅术》 (四库本)

27《平砂玉尺经》 刘秉忠原著,李峰编

28《堪舆秘笈奇书》 刘伯温著

29《新注雪心赋》 何聪明著

30《峦头精义》 李默斋著

31《峦头风水大破译》 *** 民著

32《地理峦头实务》(上中下) 钟义明著

33《增订 *** 地理图记》 钟义明著

34《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 王松寒著

35《地理琢玉斧峦头括歌》 张九仪增释

36《地理捷径秘断》 张哲鸣著

37《阴阳宅宝鉴》 苏立民著

38《一善地理真诀》 妙摩慧度著

39《假日寻龙记》 姜健贤著

40《地理心法-寻地五要捷诀道读》 许人文注 *** 民编

41《地理囊金集注-记师口诀节文》 章贡、刘谦著

42《谭天纵留题-乌蒙吉真诀-刘若谷千金赋》

43《本地姜留题》

44《风水寻龙诀》

45《撼龙经》 杨筠松著

46《疑龙经》 杨筠松著

47《泄天机》 廖禹著

48《秘传廖公画夹拨砂经》 廖禹著

49《地理阴阳 *** 》 苏立民著

50《地理天机会元》 徐试可著

51《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叶九升著

52《精校地理人子须知》 徐善继、徐善述著

二、郭杨蒋一脉玄空 ***

1、《青囊经》 黄石公著

2、《青囊序》 曾求己著

3、《青囊奥语》 杨筠松著

4、《天玉经》 杨筠松著

5、《都天宝照经》 杨筠松著

6、《地理辨正》 蒋大鸿著

7、《水龙经》 蒋大鸿著

8、《天元五歌》 蒋大鸿著

9、《归厚禄》 蒋大鸿著

10、《天元余义》 蒋大鸿著

11、《平砂玉尺辨伪》 蒋大鸿著

12、《阳宅指南》 蒋大鸿著

13、《阳宅天元赋》 蒋大鸿著

14、《杨公滴滴金》 杨筠松著

三、范宜宾滇南派(即连城派)玄空法

1、《风水的研究》 唐正一著

2、《增释地理冰海》 高守中著

3、《地理辨正揭隐》

4、《金氏地学粹篇》

5、《家存玄空大卦地理秘传》

6、《玄空探原录》

7、《乾坤法窍》 范宜宾著

8、《玄空大五行真传口诀 》 托名蒋大鸿著

四、谈养吾玄空六法派

1、《中国绝学、玄空如意理气正宗入门深造》 陈梦国著

2、《玄空本义》 谈养吾著

3、《地理辨正翼》 荣锡勋著

4、《堪舆正经》 陈正儒著

5、《新玄空紫白诀》 赵景义原著、张成春编

6、《地理辨正白话注解》 谈养吾原著、陈世范编

7、《天元五歌阳宅篇注解》 赵景义著

8、《地理小补》 刘杰著

9、《辨正发秘初稿》 刘杰著

10、《玄空法鉴》 曾怀玉著

11、《元运发微》 卢作周著

五、邓恭江西大玄空五行派

1《地理知本金锁秘》 邓恭(梦觉)著

2《地理黄金屋》 邓恭(梦觉)著

3《蒋大鸿地理秘诀稿》

4《玄空河洛先后天心法秘诀》 藏本

5《九经会聚》 李浩洋藏

6《三元地理山水气运挨星图诀》 张庆辑

7《新增大五行图诀》(上下) 张庆辑

8《蒋大鸿三元奥秘手抄本》、《罗经解》、《秘授篇》 邓恭著

9《蒋公阳宅秘授篇》 邓恭(梦觉)著

六、蔡岷山广东玄空派

1《中州派玄空学》(上下) 王亭之著

2《地理心眼指要真解》 王亭之著

3《地学铁骨秘》 吴师青著

4《玄空真秘》 徐宇辰著

5《地理辨正求真》 蔡岷山著

七、章仲山无常派玄空飞星

1《玄空星相地理学》 钟义明著

2《玄空地理丛谈》之一 钟义明著

3《玄空地理丛谈》之二 钟义明著

4《玄空地理丛谈》之三 钟义明著

5《玄空地理丛谈》之四 钟义明著

6《玄空地理丛谈》之五 钟义明著

7《玄空地理丛谈》之六 钟义明著

8《玄空地理逸篇新解》 钟义明著

9《玄空地理断诀汇篇》 钟义明著

10《玄空地理考验注解》(上中下) 钟义明著

11《沈氏玄空学》(上下) 沈竹礽

12《地理辨证抉要》 沈竹礽

13《沈氏玄空学》(上中下) 白鹤鸣注本

14《玄空紫白诀精解》 白鹤鸣著

15《玄机赋飞星赋精解》 白鹤鸣著

16《风水秘传100诀》 白鹤鸣著

17《天理之一地理书》(上下) 冯严筑著

18《古易玄空学新探》 胡京国著

19《玄空精断》 胡京国著

20《大玄空挨星天心水法真传》 张哲鸣著

21《大三元玄空秘旨些子真传》 张哲鸣著

22《大三元玄空地灵秘笈断诀》 张哲鸣著

23《相地指迷》蒋大鸿著

24《沈氏地理疑义答问-地理问正》 李崇仰编

25《玄空指妙》柯建成著

26《玄空指微》柯建成著

27《实用风水学秘籍总断》姜国威著

28《山居手记》陈雪涛著

29《玄空风水之天机妙诀》陈雪涛著

30《风水选旺秘诀》罗量著

31《风水墓相学》姜健贤著

八、朱小鹤苏州玄空派

1《地理辨正补》 朱小鹤著

九、上虞派张心言六十四卦玄空法

1《地理辨正疏玄空秘旨摘秘》 黄春发著

2《三元六十四卦用爻法》 林文松、陈怡诚合著

3《三元地理六十四卦运用》林文松、陈怡诚合著

4《易经地理学》 吴明修著

5《三元法地理理气探原》吴明修著

6《易经三元地理阐微》 吴明修著

7《三元玄空地理堂奥》 珍藏本

8《三元玄空大卦秘传》无际山人著

9《三元地理山水则要》协会合编

10《三元地理抽爻换象》吴相益、谢明道合著

11《分金节气用爻当运秘解》张量矿著

12《玄空大卦及飞星详解》白鹤鸣著

13《玄空风水突破要诀》 黄春发著

14《三元地理讲义》 林国雄著

15《风水活穴建造真诀》张量矿著

16《三元易经地理 *** 法诀秘笈》(上下) 张量矿著

17《奇门三元直指》(上下) 余胜唐

18《玄空秘旨-直透玄机》陈昭有著

19《玄空真解-入门要诀》 刘来平著

20《玄空真解-地理经典批论》 又元子著

21《玄空真解-玄空囫囵语》 又元子孙著

22《玄空真解-天元歌批论》又元子孙著

23《玄空真解-归厚录》又元子孙著

24《玄空真解-阳宅觉》又元子孙著

25《玄空大卦秘诀》孙长庚著

十、尹一勺湘楚派玄空法

1、《地理四秘全书》 尹一勺著

十一、钟九华《玉函通秘》玄空法

1、《玉函通秘》原著

2、《玉函通秘》崔汇滨校本

十二、龙门八局(先后天派)

1《正三元杨公祖师心法》 杨救贫著

2《三元地理四诀精论》 陈启铨著

3《风水风采录》 陈启铨著

4《地理乾坤国宝》 杨藏华著

5《三元地理观水点地法》 庄文寿著

6《地理特诀》 张渊理著

7《三元堪舆黄金断》 庄文寿著

8《地理乾坤国宝评注》 陈启铨著

9《乾坤国宝龙门八局图解》林志荣著

十三、干支生旺墓三合四大局

1《地理实用集》钟义明著

2《阴阳宅断诀》妙摩慧度著

3《风水指南》 妙摩慧度著

4《三元三合地理精论》黄春霖著

5《地理四弹子》

6《风水预测》 李渊著

7《地理汇宗-元女青囊海角经》

8《立宅安坟风水秘传》 黎浩贤著

9《地理正宗》 广西民族出版社辑

10《地理五诀》 赵九峰著

11《风水照夭镜》 劳大刚著

12《地理阴阳纂要》邓士松著

13《地理学新义》俞仁宇著

14《增补理气图书》 周淳庸著

风水宝地的名称_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15《堪舆指南真传》 陈盈芳著

16《二十四山头化作四拾捌局用法》 陈锡元著

17《堪舆辟谬真传》 刘公中著

18《地理诸家开门放水》 吴明修著

19《地理三字经》 程前川著

20《地理直指原真》 彻莹和尚著

21《地理综合水法》梁贵博著

22《风水的研究》 梁贵博著

23《鲁班寸白簿》 鲁班著

24《海底藏珠》 徐试可著

25《地理水法全成》 高隐仙著

26《王德薰地理真传》 陈繁夫著

27《术数精要》 白鹤鸣著

28《古代风水术注评》 王玉德著

19《三合法地理秘旨全书》(上下) 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0《赣州风水秘传》 怡然斋藏本

31《秘本通玄鬼灵经》李崇仰编

32《地理名墓断诀》姜健贤著

33《周易与风水》何宗阳著

34《三元地理连山归藏》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5《三元地理明师盘线秘旨》陈怡诚 林文松编著

36《看风水秘笈大全》御堂龙儿著

37《青囊心印》《青囊心印续编》《天玉经内传心印》王宗臣著

38《天玉经》四库本

39《地理大全辑要》许园甫著

十四、赖布衣天星纳甲派

1《催官篇》 赖布衣著

2《入地眼全书》 静道和尚著

3《地理 *** 子》 张九仪著

4《地理穿透真传》 张九仪著

5《杨公地理图说》藏本

6《入地眼全书》静道和尚著

7《地理正义评注》张九仪著

8《杜氏地理图说》杜奇英著

9《形家集要》刘云岩著

10《山水发微》王德薰著

他被赐死后宅子归谁了?

和珅是清朝历史上之一大 *** ,要知道他可是富可敌国,因此和珅当初在选宅时即选择了极佳的风水,又花重金打造了堪比皇宫的豪宅,不过当和珅被嘉庆赐死之后,他那堪比皇宫的豪宅也是两易其主,巧合的是和珅豪宅的其中一任主人还接棒和珅成为大清第二大 *** ,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来说说和珅豪宅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的最终归属。

风水宝地的名称_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风水极佳占据龙脉的和珅豪宅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乾隆为最小的女儿也是最受喜爱的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赐婚,而十公主的赐婚对象就是大 ***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当时十公主与丰绅殷德都才只有7岁,乾隆就早早为他们定下婚约。

由于十公主将来肯定是要嫁给丰绅殷德做和珅的儿媳,因此乾隆特意下旨让和珅在北京什刹海附近修建十公主府也算是和珅的宅邸,于是和珅奉旨在什刹海附近选择修建府邸的地方。

和珅非常迷信风水,当时民间传说老北京曾有两条龙脉,一条土龙脉,后来被选为修建紫禁城,还有一条水龙脉,也就是在什刹海西南角附近,于是和珅就占了这条水龙脉,在修建府邸。

和珅豪宅所在地之所以被称为水龙脉,就因为它所处在后海和北海的一线之中,正是一条非常圆满的水龙脉。在风水上来说,以水为财,水能聚财,和珅的豪宅正好修建在水龙脉之上,宅院内处处有水,而且宅内湖水由外引入,只往内入而不往外流,这典型的以水聚财的风水设计。

此外和珅的豪宅还遥接西山,依山傍水,在风水学上来说是非常圆满的风水宝地,而和珅早就垂涎此地已久,在接到乾隆圣旨修建十公主府后,就立刻想到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在此修建府邸。

和珅以乾隆的名义动用内务府的金钱,收购了当时那一块地方附近几十所民宅,然后将其连在一起就修建出了十公主府。这座豪宅占地6.7万平方米,距离紫禁城非常近,还能沾到乾隆的龙气,位置上是非常圆满,和珅也非常喜欢。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正式入住和珅修建的这座豪宅,而和珅全家也搬进了这座豪宅之中。

那么和珅的豪宅现今在哪呢?其实和珅的豪宅就是现今北京著名的5 *** 旅游景区恭亲王府,那么和珅的豪宅为何又变成了恭亲王府了呢?这话还得从嘉庆和他的兄弟永璘说起。

一座和珅宅半部清朝史

“两位哥哥将来不管谁当皇帝都好,我是不想当的,但是我只想向两位哥哥讨一个要求,就是两位哥哥不敢谁当皇帝将来肯定都得收拾和珅,我只求两位哥哥将来若是收拾了和珅,请把他那豪宅赐给我,那我就心满意足了。”这话是在乾隆晚年乾隆的第十七子永璘与两位哥哥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也就是还是皇子的嘉庆所说。

和珅贪腐不法,乾隆的儿子永瑆与大学士刘墉和王杰交情深厚,历史上的刘墉虽然是不敢与和珅正面做对,但背地里却是非常反感和珅,而状元出身的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王杰向来为官刚正不阿,他的权势地位不次于和珅,因此他也是当时为数不多敢于和珅做对的官员之一,而嘉庆的老师朱珪向来与王杰一起是敢跟和珅做对的人,所以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永瑆和嘉庆都认为是和珅败坏了乾隆盛世。

所以在乾隆晚年永瑆和嘉庆再加上乾隆的小儿子永璘坐在一起闲扯,三兄弟聊起了和珅,永瑆和嘉庆都是对和珅义愤填膺,于是兄弟们相约将来不论三人谁继承皇位,当皇帝之后之一件事就是得把和珅整死了。

而永璘却为了向两位哥哥表明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就说出了那番宁要和珅豪宅不要皇帝宝座的话,永璘也被后世成为不爱江山爱豪宅的糊涂王爷。

永璘其实是非常羡慕和崇拜和珅的人,他羡慕崇拜的不是和珅的能力,而是和珅那商业头脑和富可敌国的财富。

永璘是皇子中的另类,他一生无心政治只爱经商和贪财。他是嘉庆的同母亲弟弟,两人都是乾隆最喜爱的令妃魏佳氏所生,由于令妃去世的早,永璘自幼就丧母,加之他又是乾隆的小儿子,因此从小就受到乾隆和哥哥嘉庆的溺爱,长大之后永璘就变成了文不成武不就,举止还有些轻浮的人。

不过永璘有着自己的强项,那就是他非常善于经商,他也算是皇子中的另类,那就是他对金钱非常的敏感,按理来说皇子自幼不愁吃喝,应该是对金钱没有太多概念,但永璘却对金钱很敏感,既善于经商还非常吝啬。

永璘成年时搬出皇宫分府治事,乾隆特意命内务府赐给他一间当铺,当时这座当铺本利共值五万两白银左右,但是两年之后,永璘就让这间当铺本利价值到了十余万两,不到三年时间让资产翻倍,可见永璘的经商头脑。

也因为永璘这样的性格,所以他自幼最羡慕的人不是十全武功的父亲乾隆也不是文武双全的哥哥嘉庆而是大 *** 和珅,永璘最羡慕的就是和珅的理财能力,和珅这个人虽然是 *** ,但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理财高手,没当乾隆需要用钱的时候,和珅总能让户部和内务府的钱都保持盈余,这也是乾隆越发倚重和珅的原因。

而和珅用贪腐所得来的钱财又进行商业投资,加上和珅有着卓越的商业头脑,因此和珅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所以他在最后才能富可敌国,一个人的财富抵得上整个大清国十五年的税收。和珅的豪宅和富可敌国的财富都是永璘既羡慕又想得到。

而且和珅建宅选择的水龙脉,关于这个传闻永璘自然也是十分清楚,因此永璘认为和珅能坐拥巨额财富和他的豪宅风水也有关系,所以永璘对和珅的豪宅垂涎三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在乾隆去世十天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三的时候,嘉庆对外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下旨赐和珅白绫自尽,并将财产全部抄没充公。和珅被嘉庆赐死之后,嘉庆果然没有辜负当初和永璘的诺言,嘉庆将和珅家产的一半赐给了永璘,并将和珅的豪宅也赐给永璘作为他的庆郡王府。

因此永璘一直羡慕的和珅豪宅终于落到他的手中,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嘉庆并没有把全部和珅豪宅赐给永璘,因为十公主不光得乾隆喜爱,也深得哥哥嘉庆喜爱,嘉庆厌恶和珅,他十分反对妹妹与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婚事,当初妹妹出嫁时,嘉庆还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半天,可见嘉庆对妹妹的喜爱。而和珅虽然被赐死了,但是嘉庆并没有追究妹夫丰绅殷德,他也不能把妹妹和妹夫赶出家门啊,所以嘉庆虽然把和珅豪宅赐给永璘,却是一分为二,一半由永璘居住,另一半由妹妹十公主和妹夫丰绅殷德继续居住。

只得到和珅豪宅的一半永璘当然不是很开心,不过十公主也是他的妹妹,他也不好意思公然把妹妹和妹夫赶出去,因此永璘只能想想坐拥全部和珅豪宅。即便后来丰绅殷德因心情抑郁英年早逝,十公主还健在,这半座也依然属于固伦和孝公主府,所以永璘一直心心念的就是占据整座和珅豪宅。

不过永璘这一想法一直到死也没能实现,嘉庆知道弟弟心里念着豪宅,但也没办法,妹妹已经守寡,自己总不能为了弟弟把妹妹赶出去,所以嘉庆在永璘临死前特意晋封他庆亲王,希望能让他高兴一下,不过庆亲王的爵位魅力也抵不过整座和珅豪宅,永璘最终还是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带着没能坐拥全部和珅豪宅的遗憾去世,享年55岁。

十公主一直到道光年间才去世,十公主去世之后,内务府才将整座和珅豪宅分拨给了永璘的儿子庆郡王绵愍。此后和珅豪宅就一直作为庆王府而存在。

那既然和珅豪宅在后来是作为庆亲王府存在,为何现代又变成了恭亲王府呢?

其实这还得从清朝的王府产权说起,在清朝王府产权不归王爷个人所有,而是所有王府产权统一归内务府所有,王爷们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清朝的爵位是世袭递降的规则,每承袭一辈人需要降一级爵位,比如父亲是亲王爵位,那儿子就要承袭郡王爵位,到孙子那就得承袭贝勒爵位,那孙子这一辈失去了王爵,王府就要被内务府收回,内务府再将王府分给新晋封的王爷。

永璘的庆亲王爵位是清朝的最后一家被赐予获得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爵位,不过不是在永璘时代被授予铁帽子王爵位,而是在永璘的孙子奕劻这里,奕劻当初凭借谄媚慈禧太后,获得了庆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待遇,才成为铁帽子王。

但是在永璘的孙子奕劻承袭爵位时可并不是承袭的王爵,奕劻幼年虽然生长在和珅豪宅中,但他成年之后获得的是贝子爵位,因此失去了王爵。道光临死时晋封第六子奕訢为恭亲王,咸丰继位之后就要给奕訢分配王府,因此内务府就将王府选定在了和珅豪宅,由于此时奕劻失去了王爵,所以和珅豪宅被内务府收回分给了奕訢当恭亲王府,奕劻被重新分配了府邸。

此后和珅豪宅一直作为恭亲王府到清朝灭亡,在民国初期,奕訢的孙子溥伟由于生活窘迫, *** 将和珅豪宅以40万大洋卖给了英国的教会,后来辅仁大学担心古建筑被英国人所毁坏,于是以108根金条从英国人手中又收了回来,此后和珅豪宅一直作为辅仁大学女子学堂教学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收归国有。

在这里再说一说关于和珅豪宅第三代主人奕劻的事情,因为奕劻继承了爷爷永璘的血统,对金钱有很强的执念,奕劻比他的爷爷永璘更有头脑,永璘不爱参与政治,只想一门心思经商挣钱,而奕劻却非常懂得通过政治获取权力,再通过权力变现成财富。

奕劻通过讨好谄媚慈禧,获得了重用,虽然他庸庸碌碌,毫无作为,但是由于他擅长讨好慈禧,还能在朝臣关系中和稀泥,因此奕劻在后来获得了掌控国家财政和 *** 大权的军机大臣。

在晚清末年,奕劻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大清无力回天,于是他开始疯狂利用手中职权敛财,明码标价卖官,童叟无欺。由于奕劻这个人很讲“商业信誉”,收了人家钱,必定把事给办好,因此很多官员都排着队去奕劻家中送钱,也因此当时京城百姓给奕劻的庆亲王府起外号“庆氏公司”。只不过奕劻收钱的庆亲王府不是和珅豪宅,而是在内务府新给他安排的王府中。

奕劻在清朝灭亡前夕几乎是疯狂敛财,在慈禧和光绪去世后,年幼的清末帝溥仪继位,当时朝政其实是掌控在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手中,载沣力主排斥袁世凯,因此袁世凯一度被养病赋闲在家,后来袁世凯派人给奕劻送去了二百万两白银,于是奕劻力排众议启用了袁世凯。

之后的事情就知道了,袁世凯借着同盟会逼迫隆裕太后和溥仪退位,而拿了袁世凯钱的奕劻也跟着劝隆裕太后以溥仪名义宣布退位吧。

因此溥仪长大后十分憎恨奕劻,溥仪曾说过:“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就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也是大清裸官之一人,奕劻十分青睐外国的银行,他将贪腐而来的钱财基本都存到了英国的汇丰银行,在清朝灭亡之后,英国《 *** 》曾经报道过奕劻在汇丰银行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而当时英国的消费能力是2000英镑就能买一栋独栋带花园的豪宅别墅,可以想象奕劻当时多么富有。估计奕劻放到现代那就是一个妻儿老小都在国外的裸官。

奕劻也是清朝历史上仅次于和珅的第二大 *** ,巧合的是,清朝历史上的前两大 *** 都曾经生活在同一所豪宅中,看来和珅豪宅还真是风水不错,以水聚财,其中两任主人都成为了历史级别的两大 *** 。

和珅豪宅始建于“乾隆盛世”,此后数易其主,一直到现代收归国有,它作为清代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建筑群面向公众开放,供游人参观。能够说和珅豪宅见证了清朝的兴盛与衰亡,一座和珅宅半部清朝史。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网友评论

关注我,为您分享通俗易懂的易学知识,免费测算服务!

微信公众号:煜阳君

微信:yuyangsyi

在线测算
侧栏广告位

八字测财运



八字测爱情



八字测事业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八字测爱情运



八字测情感



八字测情感



八字看你有桃花吗



八字看你的爱情



八字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