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在风水_怎样找地下水
泉水在风水,怎样找地下水?
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见图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那么我们怎么找水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找水 *** 。
潜水:我们打井取水多是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隔水层以上,较稳定的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叫潜水。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但水质易受污染,潜水多在地势低洼处。
承压水:承受一定压力的水,能出泉水或自流水。如:济南趵突泉
地质构造:受断层影响,有的在山脚下或半山腰地带就有明水出露。
向斜构造,找油与找水一样,背斜储油向斜储水,雨水经过地表的渗漏汇集储存在向斜构造中。
植物标识:喜欢水的树木或花草,一旦在自然界存在,标识着水埋藏不深,很容易获得水源。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是一个很好的向导。
气象标识:一般早晨或者是气温比较低的季节里,地表有湿气或者雾气比较浓,也暗示着水埋藏不深,也容易获取。
国学中的天干地支?
亦文亦物看国宝:何谓天干地支?真有那么神秘吗?
(感谢邀请,本文981字,阅读用时约4分钟)
天干地支,是在所谓的“国学圈”被热炒的词汇,不少文化讲师们挤眉弄眼、掐指一算,颇有当年“神算子”的风范。
其实,作为一种流行数千年的纪年、纪日 *** ,它没有那么神秘。
1、天干、地支?
在古代,纪日(就是今天算礼拜几)、纪年(今年是西历2017年)用的是干支法。干支,即天干、地支的合称。
在古代,一个开蒙的小童就能掌握的基础社会常识,却被今天的某些人奉若神明,这说明今天我们的知识储备发生了转移。换句话说,不流行了。
天干分10种,分别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1/2/3/4/5/6/7/8/9/10),主要用来表达次序,谁先谁后;地支稍微多两个,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十二生肖的前缀),也可以写成是“A、B、C、D、E、F、G、H、I、J、K、L”,主要用于记时辰。
他们两者根据规则相互组合,如“甲子”“乙丑”“丙寅”……就会先后产生60种组合,如下图:
这60个组合,通常为“一甲子”或“六十花甲子”,这就是一个轮回,周而复始,用来记载日、月、年,每个王朝都在循环使用。
在古代,每任皇帝在任期内都有自己的年号,而皇帝执政的时间又通常不超过二、三十年(康熙皇帝执政够长,61年),一般也就够用了,所以广为流传,如康熙乙丑年(即康熙2年)。
2、天干、地支如何使用?
干支表达时间,最早用于记载日,始于商代(他们也是沿袭古法,即夏朝日历),现在还将民间传统日历称为“阴历”,有“殷商之历”的内涵。
而干支用于纪年在西汉时,就要晚的多。当然,古代是多法并用,还有用帝号、年号的 *** ,如周平王三年,唐大中十一年等,并用很常见。
其实,这个传统来自于古人对时间的长期观察,这种观察也许历经几百年才形成;而“干支”两字的本意,是说花草树木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最为直接,而铁质工具发明之前,竹木也是古人采集、渔猎的最关键的、离不开的工具,所有就以此类比。当然,《说文解字》上也有其他解释,但极为牵强,显然是带有文化主见的后人揣测之说,不足道也。
3、你能轻易学会吗?
干支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外乎就是“搭配”二字,熟悉了上述的对应表格和次序,在任何场合将其画出来,一一对应,瞬间提升B格,小伙伴们赶紧学习一下吧。
以上是我的看法,关注账号【亦文亦物】,实地考察,一起看更多山西精彩国宝。
山西的绵山值得一去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中立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遗憾之情。绵山本应是一处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风景名胜区,它的周围布满了让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可绵山却让人知之甚少。直是可惜呀。绵山可太值得一去了。
绵山又名介山,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更高峰海拔2560米。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 *** 旅游景区。和它相邻的著名景点有: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乔家大院(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王家大院(中国民间故宫)、洪洞大槐树(寻根祀祖),都是一些声名鹊起的网红打卡这地。
为了说明绵山的历史文化,我先说一下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清明节吧。
清明节,是我国24个农令节气之一,是我国人民祭祖和缅怀先人的主要节日,现在是我国的法定休假日。
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寒食节,这就有一部分人不知道了。怎么回事呢?让我慢慢道来吧。
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重耳的落难公子带着一帮难兄难弟到处躲避追杀,其中有一个中贵族,名叫介子推,最为忠于这个落难公子重耳,在重耳生病饿得奄奄一息时,介子推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炖了让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这可是过命的交情啊。
后来,重耳发达了,回到晋国后当上了国君,就是晋文公。当初跟着他逃难的兄弟们理所当然地也就跟着加官进爵了。可就是那个“割股奉君”与晋文公有过命交情的介子推淡泊名利,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修道去了。
晋文公当然要去绵山寻找介子推,但是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这时,一个脑 残队友出了个主意,说:“介子推最孝顺。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 *** 亲跑出来。”
对这个不可思议的梗主意,晋文公不知脑袋被驴踢了,还是被门夹了,但还真是采纳了。一把火点燃后,几天才灭。介子推不但没有出来,反而是 *** 二人相抱在一起,被烧死了。
晋文公这才悔悟,把那个出主意的人“咔嚓”了。
晋文公把介子推 *** 厚葬于绵山,为他建立祠庙,并将绵山改为介山。因为放火烧山那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于是晋文公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不能用火,吃饭什么的,只能刨冷饭。从此以后,在山西等北方各省,每处清明节前的一天都要禁烟止火,只能吃冷食,时间一长,相沿成俗,就成为了“寒食节”。
再到后来,这两个节日挨得太近了,就干脆合二为一,把清明节的时令性质增加了一项祭祀先辈的文化属性。
由此,现在的绵山就成为了中国寒食节的发源地和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还建有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风景名胜区很宽广,地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及至唐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了。绵山风景名胜区的古建筑群风格多样,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
绵山风景名胜区共有大景点片区14个,小景点360余个。以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色为主。
人文景色有: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介公岭、蜂房泉、大罗宫、云峰寺、天桥、朱家凹、一斗泉、正果寺等。
自然景色有: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古老神奇的绵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色雄壮宏伟,自然风光优美,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绵山人间仙境,旅游好去处。
院子没打水泥?
幸好你没有打水泥呢!要不真算是浪费了。院子还需要装修吗?应该是布置吧这会儿有个院子,那是真幸福要死啊!都向往庭院的生活,孩子玩耍,大人乘个凉喝喝茶,养条狗……很是不粗的生活啊!
庭院有很多种方式啊,给你分享几个案例,看你喜欢什么样的了。
首先分享下田园风格的
没有水泥,铺上地砖,布置上花盆,来个小秋千,可以和爱人一起赏月享受浪漫!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
这个也简单,山上的石头砌下,也是想当有特色风格的。花花草草,还有小菜园,真正田园生活啊!
这个更是简单了,路上铺上石头,两侧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鸟语花香的世界,一定浪漫至极。
还有这个,铺上碎石和石砖,小院立刻升级园景房。花花草草的香味充满院子,对生活来说真是种享受!
石头,篱笆,简简单单的花花草草,种上两棵树,布置一个座椅,舒舒服服的小院漫步、喝茶……
简单大方,禅意栖居,恬淡安静,饮一杯清茶,人生不过如此。
直接防腐木或者塑木打起来的平台,放个茶桌,种上花菜,简单大方。
然后简约现代的
直接防腐木铺满了小院,再做个条登,休闲娱乐,干净整洁。
种上几棵青竹,铺上碎石,种上蕨类点缀,尽显主人大气。
碎砖铺成的小院,干净整洁,废物利用。
防腐木和水系好像也是天生的一对。
碎石、水系,简约不简单
草坪铺面,绿色盎然。
碎石,喷泉,庭院……
再有中式庭院
还是中式庭院大气[赞][赞][赞]
简单铺下砖,来个中国特有的缸
禅意……尊贵……
中式的田园
一院一景一生活
简约大气
水景也可以这样简单美
青砖伴瓦漆,青竹配大气……
你如果是乡村院子,我建议来点实用的吧,种点菜最实惠了,不过也得注重布置啊。
用木头围起来,铺点青砖,菜园又美观又大方,还是用啊!
利用废弃家具种菜也是别有风格,也是废物利用了啊。
这样的菜景不比花景落伍哦
这样的造型,是不是跟公园一样啊?想不到是菜园吧?
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草坪和菜园结合
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不知道楼主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呢?太多太多的案例了,我这里列举的有限。我个人比较喜欢庭院,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也收集了上千种庭院布置,有需要可以私聊我,分享给大家。
希望你充分利用好庭院,别钢筋水泥淹没了生活。有个庭院真的是奢侈的,把庭院融入到生活吧。
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王大妈才58岁,乳腺癌晚期,只有半年生存期。她从出租房搬出来,提着行李来到儿子家。儿子看到母亲过来,一句话也不吭,提起行李把王大妈又送回出租房。王大妈一边走一边抹眼泪。事情传开了,居然没有人说儿子不孝。
王大妈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的一枝花,当时很多人追的。
那些追求她也不乏有钱人家。但是王大妈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她是长姐,后面还有三个弟弟。农村人一开始就比较现实,都讲究门当户对。王大妈曾经跟一个经济条件很好的男人谈恋爱,生米煮成熟饭了,男方父母就是不同意。一是王大妈家里太穷了,结婚又不是来扶贫的。二是觉得王大妈长得太漂亮,漂亮的女人靠不住。
男人又是妈宝男,禁不住父母的各种威胁。他们只能忍痛分手。这件事情对王大妈打击非常大,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的。只要谁追她,她就跟谁走。大家就给她取了一个外号“花骨”,大概就是花心女人的意思。那时候她才二十出头,名声就很不好了。
王大爷三十岁还在打光棍。当时光棍很少了,再穷的男人都能娶到老婆。一个村子也就几个因为各种特殊原因打光棍的。有一个媒人就开玩笑说,给王大爷找个媳妇,找像王大妈那么漂亮的女人。王大爷就跟媒婆说:如果能让他娶到王大妈,要多少媒人钱他都愿意出。其实,王大爷家里也是穷得叮当响,不然也不会大龄三十了还在打光棍。
媒婆觉得那就去说说也无妨,不成功也没有损失什么。如果能够成就一段姻缘,还能挣钱,也当是做好事。一般能当媒婆的人口才都很厉害,总是有办法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缺点说成是特点。不知道媒婆怎么跟王大妈说的,王大妈居然同意跟王大爷相亲。只要女人愿意相亲就是成功的一半。
这一看居然就看对眼了。王大妈甚至没有提任何条件,不用彩礼,不用三金,两个人直接就结婚了。
当时的,王大妈应该是真心要跟王大爷过日子的。王大爷家里是穷了点,但是为人老实,又是特别勤恳的人。王大妈那点过去在当时很多男人是会介意的,但是王大爷不仅没有介意,还把她当公主供着。
婚后的日子,陆续生了三个孩子,两女一儿。但是日子依然过很穷。王大爷也是到处打零头,那个时候就业机会很少,特别是在农村地方,很难见到钱。王大妈也是能上山就上山,能下海就下海。她从一个每天都要化妆的女人,洗尽铅华每天素面朝天忙忙碌碌。
王大爷当时烟瘾很大,当时又没有钱买烟。王大妈就去帮他捡人家丢在地上的烟头拿回来给王大爷抽。王大爷并没有因为贫穷而难过,他觉得人家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都是骗人的,他们不是跟幸福吗!
后来,王大妈就建议王大爷去跑船渔船,那样工资比较高,而且也比较稳定。当时,刚刚好亲戚家的渔船需要船员,工资也比较高。王大爷想想也是有道理,但是想到要跑船要经常不在家,王大爷还是有些不开心。孩子已经长大了,房间不够睡了,王大妈一直在说要盖房子,这盖房子得用钱。
王大爷跑船的之一年,一切都很顺利。每次回来就把工资交给王大妈,王大妈也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家里一切也都打点得很好。他们久别胜新婚,感情比之前还要好。他们甚至打算再生一个孩子,更好是儿子,这样就是双儿双女了。
王大爷跑船的第三年,那一年儿子才六岁。有一次,王大爷回家后,儿子跟他说,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总有一个叔叔来我们家,还和妈妈亲嘴。儿子还小,根本不懂那是什么事情。王大爷听完顿时五雷轰顶,但是他忍住了,他怕是儿子乱说话。
他又找来两个女儿问话,女儿说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妈妈不让告诉爸爸。那个叔叔每次来都给他们带零食,或是给他们零花钱打发他们出去玩。所以具体妈妈和叔叔做了什么事,他们也不知道。
夫妻这么多年了,王大爷还是很了解王大 *** ,如果没有当场抓到大妈是不可能承认的。于是大爷决定谎称要出门跑船,实际却跑到一个亲戚家偷偷观察。确实有一个男人往家里跑。但是这个男人,大爷也不认识,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个男人是个土匠,外地人,正在给邻居盖房子。这个男人也是有家庭的。
大爷当场把他们堵在床上,大妈居然不慌不忙,很淡定。
大爷生气归生气,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跟大妈离婚。只是让她以后不要再跟这个男人好了。但是大妈恼羞成怒,对着大爷指着鼻子骂,数落大爷的各种不是,还说要跟大爷离婚。
做错事情的明明是大妈,反而都成了大爷的错了。但是为了三个孩子,大爷还是找人来劝大妈。可是大妈铁了心就要离婚,要走。就在儿子六岁那年,大妈离开了这个家,留下三个幼小的孩子,从此不再回来。
没有老婆的大爷,生活还要继续。他还是选择外出跑船,只能把三个孩子留在家里。大的带小的,有一餐没一餐的。有一次儿子发烧了,天还下着雨,两个姐姐一个背着弟弟,一个打着伞,带弟弟去看医生。儿子说从那天起,他就当这个妈死了。
大爷后来也不跑船了,也没有正经工作,每天都在打零工,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熬着熬着,两个女儿陆续嫁人了。
大妈离婚后也是居无定所,有一段时间住在娘家,后来就外出打工,也没有跟那个男人在一起。据说,那个男人回家要离婚,想跟大妈在一起。但是人家家里死活不同意,男人最后就回归家庭了。大妈也没有什么文化,只是干干保姆,保洁之类的工作。大妈从来没有回家再看一眼孩子,哪怕是回同村的娘家,她都没有回来看孩子。
儿子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谈了一个女朋友,不久女孩怀孕了。他们就举行简单的婚礼。这个时候,有人劝儿子,去把大妈接回来,好歹是一家人,这才是完整的一个家。大爷全程不吭声。媳妇临盆在即,家里就两个大男人,月子期间确实也会各种不方便。
于是儿子就找到了大妈,跟她说明情况,希望她可以回归家庭。
大妈却开了三个条件。之一,回家后她不帮大爷洗衣煮饭,不跟大爷睡一房。儿子同意了,洗衣做饭真不是什么大事。第二,让儿子给自己买养老保险。第三,她回家后儿子要每个月给她三千块,少一分钱都不回。儿子听完第三个条件直接扭头就走。
儿子才二十四岁,这种家庭好不容易有女人愿意嫁。他一个月也才三千块啊!如果有条件直接找月嫂,找保姆,还需要把大妈找回来吗?儿子找大妈回来,说白了一是为了家庭完整,二是希望有个老人可能帮衬家里。居然回来不仅要供着,还要贴钱,儿子真没有那个能力。
这是儿子之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请大妈回来。本来大妈在他六岁的时候就离他而去,这十八年他已经习惯了没有妈 *** 日子,什么事情都自己扛。
媳妇生下头胎,大妈没有回来看看孙子。媳妇生下二胎,大妈也没有回来看孙子。大家都在过自己的日子,各自安好。两个女儿偶尔有跟大妈联系,大妈走的时候,她们年纪比较大,对大妈多少还是有一份感情的。
大妈是在55岁的时候确诊乳腺癌的。
当时她手边还有一点积蓄,就在娘家弟弟的陪伴下动了手术。乳腺癌治愈率很高的,大妈以为手术后就没事。她也没有告诉两个女儿。她离婚离家几十年,工作也不稳定,也存不了多少钱。大妈娘家有一老房子,她就花了七万块简单整修了。打算以后就在那里养老。
但是,在得知大妈要在娘家养老,并且以后要死在娘家,弟媳们居然不同意,认为那是老宅,不希望大妈死在那里。大妈无奈只能又搬出娘家,又到外面租房子。刚刚动完手术的大妈,根本也没有办法出去工作。只能看着微薄的积蓄度日子。
后来,还是大 *** 弟弟告诉了大 *** 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就开始去出租房照顾大妈,当时也觉得大妈能够很快恢复过来。女儿都是有家庭的人,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情况又特殊,两个女儿都不敢说要接大妈回家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大妈好了起来。儿子也听说了这事情,但是他选择不闻不问。
大爷在和大妈离婚后,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也没有再婚,日子过得也是很委屈。对于大妈他没有爱,也没有恨,但是他从来不会去干涉儿女们的决定。毕竟大妈也是十月怀胎生下他们的。
大妈康复后,又开始出去工作。可是身体明显比以前弱了,很多工作也做得力不从心。
三年后,大妈乳腺癌转移,已经没有办法治愈了。
在听到了医生的断言后,她突然痛哭流涕。她又回到了出租屋。房东也听说她病得不轻,就表示不希望大妈死在出租屋。
娘家那里回不去,女儿那里也去不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又不够买房,一想到自己可能会一个人孤苦无依死在出租屋,大妈越想越怕。这么多年,她什么都没有怕过。但是,当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她居然很怕,担心自己死在出租屋,却没有人知道。
于是,她提上行李打车到了儿子家。本以为自己已经是临死的人,儿子一定会留下自己,好好照顾自己,没有想到儿子居然又把自己送走了。大妈只能又找了一处出租房住着。
儿子和儿媳妇的意思是,他们两个都在上班,孩子又小,大妈过来也没有人可以照顾。况且也不知道这病要折腾多久,侍候不好到时候别人还说他们不孝顺。大爷又是全程无语,在旁边抽闷眼。
这个时候,也有劝儿子,让大妈回来。可是儿子表示自己心有余力不足。当然,也有很多人表示大妈是自作自受,二十多年来对儿子不管不问,如今要死了却要赖着儿子。儿子本身压力也很大。
大妈在出租屋住着,两个女儿谁有空就去看着。大妈也没有再挣扎什么了。儿子托三个姐姐来话:等大妈死了后接她回家的。其他事情她也无能为力。想想也是,如果这个时候接回去,照顾大 *** 任务只能是儿媳妇,可是人家儿媳妇跟大妈都不熟悉。当初儿媳妇要生孩子,小俩口来求大妈回去。大妈却开出苛刻的条件。
果然,不到半年大妈就死在出租房,旁边只有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帮她收拾完,才通知弟弟。房东那边一刻都不能等,儿子还没有过来就直接把大妈送殡仪馆了。
农村地方比较忌讳,如果在外面去世的人是不能再回到村子里的。即使接回来,也只能在村口搭个棚子。现在有些病人在医院感觉不行了,就直接上呼吸机留着最后一气回到家里才死。大妈送到殡仪馆后,姐弟们商量一下,决定火化后再把骨灰接回来。
大妈火化那天,大爷这边很多亲戚也过去了。
最后还是儿子捧着骨灰盒回来的。大 *** 骨灰盒还是放在村里灵堂里,每年清明儿女们过去祭拜。
人在临死前最怕的不是疾病,也不是痛苦,而是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依赖的人。那种孤苦无依才是最折磨人的。大妈就是害怕自己死在出租房没有人知道,所以才想回去找儿子,希望可以死在儿子身边。
人的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我们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别人,当两眼一闭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无怨无悔,无愧于心。